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
VIP题库
关于纳兰性德及其作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简析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一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简述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的艺术特点。
简述洪昇《长生殿》(惊变)的主题及曲词的语言特色。
试述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一词的艺术特色。
分析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的层次内容及艺术特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谁?(2)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文艺观点?(3)解释下列词语:定则、化机
关于欧阳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栾城集》的作者是
王国维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作为成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境界。这 几句词出自
«
1
2
...
29
30
31
32
33
34
35
...
104
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