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笔果题库
笔果题库
历年真题
  • 上海市
  • 四川省
  • 广东省
  • 湖南省
  • 湖北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甘肃省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青海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国台湾省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北京市
  • 陕西省
  • 云南省
  • 贵州省
  • 海南省
  • 黑龙江省
  • 吉林省
  • 辽宁省
  • 山西省
  • 河北省
  • 重庆市
  • 天津市
押密题库
本科
专科
视频题库
考证通关
笔果题库返回
幼儿综合素质
免费题库
材料
所谓“底线”,自然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首先,它是相对于传统道德而言,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传统的等级社会中,“贵人行为理应高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道德具有少数精英的性质,广大社会下层的“道德”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一种被动的风俗教化,然而,当社会发生了趋于平等的根本变革,道德也就必须,而且应当成为所有人的道德,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它要求的范围就不能不缩小,性质上看起来不能不有所“降低”,而这实质上是把某种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排除在道德之外。也就是说,其实,所谓道德“底线”是相对于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而言的,人必须先满足这一底线,然后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
道德底线虽然只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却具有一种逻辑的优先性:盖一栋房子,你必须先从基础开始。并且,这一基础应当是可以为有各种各样合理生活计划的人普遍共享的,而不宜从一种特殊式样的房子来规定一切,不宜从一种特殊的价值和生活体系引申出所有人的道德规范。这里涉及我对“伦理学”和“道德”范畴的理解,我理解“道德”主要是社会的道德、规范的道德,至于整个生活方式的问题,生命终极意义的问题,我认为应交由各种人生哲学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作为社会的一员,即便我思慕和追求一种道德的崇高和圣洁,我也须从基本的义务走向崇高,从履行自己的本分走向圣洁。社会应安排得尽量使人们能各得其所,这就是正义;个人则应该首先各尽其分,这就是义务。当某些特殊情形使履行这种基本义务变得很困难,不履行别人也大致能谅解的时候,仍然坚持履行这种义务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崇高,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最值得崇敬、最应当提倡的一种崇高。
有两个故事一直使我感动。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人在众多债权人都已谅解的情况下,仍倾其毕生之力,偿还由一个并非他自己力量所能控制的意外原因所造成的一笔笔欠款。另外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中国记者在欧洲目睹到这样一幅情景:公园的一处草坪飘动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原因是公园规定,当春天新草萌生的时候,这片草坪暂时不许入内,于是人们连孩子玩耍的气球掉入其中也不进去拾取。前一种行为难于做到但也难于遇到,而一个社会也许只有少数人能这样做就足以维系其基本的道德了,它展现了底线道德所需的深度;后一种行为则不难做到但也往往人们不屑于做到,而一个社会却必须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做才能维系这些规范,它展现了底线道德所需的广度。虽然欠债还钱的诚信守信和对公共生活规范的遵守都是基本的义务,它们却需要一种高度尊重规范的精神的支持,虽然这种精神在各个人那里可能会展现为不同的形式。
然而,这可能还不够,这还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并不仅仅是规范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关怀和同情,如果没有这一润泽,仅仅规范的道德可能仍不免由于缺乏源头的活水而硬化或者干枯。一种对他人、同类的恻隐之心和对生命、自然的关切之情,将可能提醒我们什么是道德的至深含义和不竭源泉,它将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以及任何一种社会的道德形态(包括现代社会的道德形态)向新的形态转换的可能性。(节选自《良心论》,有删改)
问题: (1)作者认为“道德底线”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不同?请结合 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坚守“底线道德”所需要的特质?请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10 分)
深圳市笔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94429号-1
自考笔果题库APP
更优刷题体验,尽在笔果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