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历年真题
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简述运用提问法的基本要求。
简述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试论述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
案例: Z老师从重点大学数学系刚毕业,在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担任初二数学教师并兼班主任。他热爱教师职业,工作非常投入,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学生和提高成绩的目的。每天早上他准点到学生宿舍唤醒学生,组织学生集体出操。放学后,他还会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若有同学交头接耳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Z老师或语言提醒或严厉批评。学期过半,除了个别同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以外,其他方面都令他满意。然而,后来发生的两件事使他和全班同学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一件事是学校要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他决定上报L同学,班干部和部分学生建议投票选举,他断然否定。他说:"我和你们朝夕相处,我最了解班干部的情况。"于是,同学们也就不再争辩。 另一件事是有一天上课,他发现W同学总是低着头,当他来到W同学身边时,发现他正在看武侠小说。Z老师很生气,抢过书撕成碎片,说:"你不想听课就滚出去!"从此,同学们见了他都绕着走,上课的气氛也沉闷了许多。有同学把此事公布到了学校的网络论坛上,校长看到了帖子后找他谈话,对他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Z老师的言行。
制约受教育者权利的最终因素是
教育制度的制定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性质决定,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下列不是斯巴达教育特点的是
«
1
2
...
17
18
19
20
21
22
23
...
100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