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VIP题库
“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经序》结合屈原的生活经历对《离骚》的创作动机作出了较深入的理解,按照()的批评原则。
《离骚经序》结合屈原的生活经历对《离骚》的创作动机作出了较深入的理解,“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种认识与司马迁的()是一致的。
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说:“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主要的还是对《离骚》的艺术特点的概括,即()
王逸的《》,虽然未能在方法论上摆脱“依经取义”的时代模式,但对《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作出了有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骚赋所采取的批评立场,是合乎文学发展的要求的,对后来魏晋文学理论的“自觉”有着无形而积极的引导之功。
王逸推尊《离骚》为“经”,这在经学统治的时代,是一种极高的称誉。从王逸等对辞赋文学的积极态度中逐步过渡而来的是()
王充的()是他与当时思想文化领域中谶纬神学勇敢斗争的真实记录。
王充指出:“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自纪)))。他在《论衡·对作》篇中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表明了他()观点
王充在《论衡》《佚文》篇云为文“岂徒调笔弄墨,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表明了他()观点。
《超奇》云:“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可见他要求的是()。
王充在《超奇》篇中把文人分为好几类,对有独立创造性的“鸿儒”最为赞赏,提倡(),这是对“述而不作”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挑战,对学术界和文学创作具有的解放思想的意义。
«
1
2
...
11
12
13
14
15
16
17
...
50
51
»